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月, 2013的文章

丁永良研究員

中國養耕共生系統推廣大老 丁永良男,1932年10月生,1952年畢業於上海水產學院。曾任中口水產科學院、主任、副所長、所長等職,並晉升為副研究員、研究員。現任中國水產學會漁機專業委員會顧問、中國自然科學博物館學會水族館專業委員會顧問。曾任中國農業部科學技術委員會第四、第五屆委員。主持中國漁業機械化調查和區劃。他主持研究的葉輪式增氧機獲全國科學大會獎,並出席全國科學大會。 “水力挖塘機組”、“硬顆粒飼料成套設備”均獲部科技成果一等獎。 “立式泥漿泵”、“活魚車”、“活魚集裝箱”、“腳踏吸泥機”、“真空吸規機”、“自動投飼機”、“水淨化機”等項目均分別獲部、市級獎。獲“養耕共生系統”等國家管理專利。實用專利8項。完成了我國池塘養魚、是養殖機械化套設備的研製,形成了一個年產數億元、有數十個水產養殖機械專業廠的水產養殖機械產業。上海市人民政府1987、1988年二次授上海市先進工作者稱號。 1991年編入美國國際傳記研究所USABI編纂的世界名人錄。 養耕共生是運用生態學原理和環境條件監控手段建立起來的可持續設施漁業新技術。研究涉及養殖水系營養物質循環流動。下面是丁永良研究員與上海科技報記者就養耕共生系統應用的訪談記錄稿,丁先生介紹了氨氮、酸鹼度、溶氧、溫度等因子對魚菜不同生長階段的影響,總結出不同密度魚類與不同種類、不同生長階段蔬菜之間的優化配比關係。並就養耕共生系統工程研究設計的模式進行論述 記者:什麼是養耕共生系統? 丁永良:養耕共生系統,是養魚池與無土栽培植物組合的“黃金搭檔”。養魚污染的水,供植物吸收淨化後,再返回來養魚。系統中的物質就地進行良性循環,能量朝著魚、菜雙方有利的方向流動,是物盡其用,無廢化生產,屬典型的生態循環經濟。 記者:養耕共生系統發展趨勢如何? 丁永良:養耕共生系統,已搞了多年,正朝著兩種趨勢發展。一種是工業化養殖,國內外都已產業化運作,追求規模效益,規模越搞越大。例如,江蘇省淮安市的養耕共生系統一個車間為2000平方米,湖北省宜昌市的養耕共生系統一個車間為3000平方米,浙江省外銷規模有的已達1萬平方米,並已成功地銷售到意大利、新西蘭、葡萄牙、俄羅斯、澳大利亞等8個國家。另一種是休閒性“家庭版”養殖,追求的是袖珍化、平民化,搞超集約養耕共生,規模越搞越小。由於“家庭版”的養耕共生系統,無論是在庭院、天台、陽台搞,面積都有限,養殖

有機工廠菜面世 養耕共生夠環保

有機工廠菜面世 養耕共生夠環保 漁農嘉年華開鑼 自家種有機菜 記者:張文傑 攝影:易仰民 【蘋果日報訊】一連三日的漁農美食迎春嘉年華昨天揭幕,場內有大量本地蔬果和海產發售,包括土產珍珠米及西洋菜、元朗山上的食用仙人掌、長洲水域的無味精紫菜。有 本地農民即場示範自家設計的「養耕共生」循環技術,環保兼可節省大量肥料;蔬菜統營處則展示即將推出市面的有機「工廠菜」。 第 6屆漁農美食迎春嘉年華於旺角花墟公園舉行,共有逾300個攤位,逾半售賣本地出產的漁農產品,另外有多個花 卉、美食及廚具攤位。其中青協有機農莊主打港產仙人掌,農莊主任黃天生指出,現有逾千棵種在元朗八鄉離地150米的山上,雨天時要加上蓋為其「擋雨」,近 根部的「老片」需3至4年才可收割,主要用來煲湯;頂部的「嫩片」約生長一年便可食用,可用作榨汁或「刺身」,「可以降膽固醇、防糖尿和提高免疫力,味道 少少酸,帶草青味」。他指仙人掌每斤售90至120元,因生長速度慢、產量少,暫時只供應個別食肆。 ■蔬菜統營處種植的「工廠菜」預計今季在超市有售。 主要種芝麻菜紅芥菜 蔬 菜統營處的攤位介紹今季會推出市場的室內種植有機「工廠菜」,漁護署農業主任陳兆麟指出,「廠房」設於統營處長沙灣總部,採用全環控水耕技術,溫度、濕度 由機器調控,液體肥料循環灌入菜田,「喺空 西洋菜 置工廈內種都得,一盤盤叠高咁種,主要種芝麻菜、紅芥菜等短葉植物,好慳位,一年生產以噸計」。他指,此技術或 成為將來城市農業的新趨勢。 川上農莊杜日文展示養耕共生系統 珍珠米 來自粉嶺的川上農莊,展示模仿自然生態的小型「養耕共生」系統。負責人杜日文表示,原理是利用魚塘的水灌入菜田,菜吸收魚類排泄物後,已「淨化」的水再流 入魚塘,「啲水循環不息咁用,慳八成肥料,排少好多污水,但初期要投資10萬蚊,所以生菜要賣成30蚊一斤」。其農莊的系統只有20平方米大,料明年擴大 四倍。 西洋菜適合在禾田種 環保團體長春社今年推出塱原濕地種植的珍珠米及西洋菜。保育經理戚曉麗稱,只種稻米的話,農地每年有數月空檔期,故去年秋天收割後便種西洋菜,「西洋菜要好多水份,喺禾田種最啱,個幾月就可收割,3月之後又種番米」。

日本最新的蘭花介質-藺草

日本最新的蘭花介質-藺草 最早日本因為垂直農場的需求,一直使用草蓆來種植蘭花,因為草蓆可以任意編植延長,所以對於景觀的佈置非常好用,最後人們發現直接以藺草來種植蘭花也是另一種選項,尤其是蝴蝶蘭等氣生根,,, 台灣藺草是最好的蘭花栽培介質 藺草又可稱蓆草,也有人叫水草,一般用於編織草蓆草帽或綑綁螃蟹用的草繩等,很少用於蘭花的栽培介質。藺草原本就是水生植物,因用途廣泛,台灣野生藺草百年前已十分罕見多利用水稻田人生種植,經人工採集晒乾即成為一般編植材料。藺草本身維管束長,極具保水力和通透性,因此使用藺草來栽培蘭花最佳,也不容易失敗。 選擇 上等的藺草通常質厚且纖維長,顏色為黃綠無雜質。可依不同蘭花生長週期選用不同長度的蓆草。 用法 剛買回來的藺草是呈現乾燥狀態,不能直接拿來包覆蘭花,必須先讓藺草泡水半天,待吸飽水後再擰乾,接著把擰成塊狀的藺草撥鬆,就可以包覆蘭花根部。藺草有很強的保水力,所以務必將多餘的水份擰乾。 以介質的保水性或通氣性而言,介質物性列表: 介質              單位體積                     (空氣%) (水分%) 松樹樹皮      40       3 紐西蘭水苔   41       32 智利水苔      33       41 台灣蓆草      36       28 附註: 馬藺草(Iris ensata Thunb)也叫馬蓮,馬蘭花。 俗稱台灣草,它來源於台灣省,它同中國東北的烏拉草及南美的巴拿馬草齊名於世,被稱為世界上的“三棵寶草”。 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高(葉長)約30cm。 葉寬6-7mm,花葶高20-30cm,花紫藍色,自然分佈極廣,全國各地都有生長。 馬藺草呈三角形,長而柔軟,用它編的各種草製品,如草帽、手提包、床席等,細緻光滑堅韌耐用,散熱性強,深受用戶的歡迎。 大量種植馬蓮對黃河流域的鬆散沙質土壤堤壩、公路工程被水沖刷水土流失能起到重要的堅固路坡、渠道、堤壩的固土作用。

綠色生活 養耕共生

綠色生活 養耕共生 互惠互生 完美循環 這些農產,來自粉嶺川上農莊。 這天,農夫阿杜(杜日文)正在魚塘邊,輕輕撈起一條魚,珍而重之地說:「這是寶石鱸,身有黑色斑塊,像寶石般漂亮!」 這魚原本是澳洲野生海魚,由漁護署引進,兩年前交配改良後,更適合本地魚塘淡水飼養。 「寶石鱸頭部尖細,魚肉肥美少骨,加上以山水飼養,平時吃台灣入口天然魚糧,沒餵抗生素和激素,簡單用薑葱清蒸已好吃!」阿杜一輪嘴解釋:「不過牠們很膽小,一下網便亂竄亂撞,受驚後不願吃東西,所以平日要盡量少打擾牠們。」 此外,阿杜在魚塘養了數條鯇魚和大頭魚,前者負責吃掉塘邊水草,以免晚間水中二氧化碳含量過高;後者則擔起清道夫重任,吃掉排泄物和浮游生物,平衡魚塘生態。 魚塘附近環境優美,給一片翠綠環抱。 農場自去年參與「優質養魚場計劃」,漁護署定期派員監察水質,保證安全食用。 寶石鱸食量很大,阿杜除了餵黑水虻幼蟲,還會餵菜莢和麵包。 魚兒吃的黑水虻,就在帳幕裏面成長。 這樣子用有機方式養殖淡水魚,在香港不算甚麼新鮮事,不過阿杜就比人家走前幾步,去年 10月參考台灣永續農業法,嘗試一個本地不常見的做法:在農場搭起棚子,一面種植牛油沙拉菜、紅珊瑚等水耕菜,一面以魚缸養淡水魚,實現「養耕共生」的循環系統。 原理很簡單,寶石鱸長到一斤重左右,便由魚塘撈上來,改用魚缸飼養。 「當魚的排泄物慢慢沉積,就可把缸內的水抽出來,輸往沙拉菜田,讓菜的根部吸收水中豐富的氮肥;過濾出來的清水,又可導回魚缸,供寶石鱸使用。」阿杜解釋。 如此一來,種菜就不用下化肥和農藥,甚至連有機肥料也可省掉,不但降低成本,也可廢物利用。 塘邊的桑葉、蔗葉、蘿蔔葉等菜莢,寶石鱸亦愛吃,加上由麵包店回收的方包皮,善用廚餘,亦令魚兒營養更均衡。 更厲害的好戲還在後頭,就是向大自然拿「魚糧」——培養黑水虻幼蟲來餵魚。 黑水虻是種看來像蒼蠅的昆蟲,卻不會傳播病菌,成蟲時長有黑翅膀,阿杜給牠一個有型名字:「黑武士」! 牠是土生土長的昆蟲,幼蟲階段非常雜食,尤其喜歡新鮮廚餘,每天可吃掉體積兩倍的食物;於是阿杜向飯盒供應商回收學生飯盒,將意粉、炒飯、肉類和雜菜等攪碎,成為近百萬隻黑水虻的大餐,一天可消化超過 50公斤廚餘。 黑水虻的幼蟲可用來餵魚,變作成蟲後只有七天壽命,死後回歸土壤,也可作種菜的

燈籠果

燈籠果 燈籠果屬於醋栗科茶蔍屬多年生灌木。株叢高1.2 米左右,果子是一個套着燈籠型莢子的小圓果,比拇指大一點,里面有很多小籽。未成熟時味極酸,成熟後呈黄綠色,完全成熟後呈紫紅色,非常甜,可以用來烤果餅,做果醬。燈籠果花朵燈籠果原產祕魯和智利,但是並不是什麼重要得產品。當地人隨便吃一點,偶爾也在菜市場看到。但是被廣泛的引入各熱帶和亞熱帶地區,所有番茄可以存活的地方都可以種。果醬和罐頭是居民的常用品,也經常出口。中部非洲國家,如加蓬,也有小型果園。 一、燈籠果的生育週期 1、發芽期:從種子吸水萌動到真葉露心為發芽階段,由播種到種子萌芽長出土,達到80%以上,大約需要7~15天。 2、幼苗期:苗出齊後,有80%的植株達到三片真葉,即第一個花萼形成前約20~30天。此期主要是根、莖、葉的生長時期,在生產上要採取良好的措施,培育生長發育健壯的幼苗,為高產、優質、豐產打下良好的基礎。 3、開花期:從開第一朵花開始到最後開的一朵花所持續的天數,為開花日數。最早開的第一朵花達5%的植株為開花始期,以月、日表示,植株最後開的花,而漿果又能在霜前充分成熟的日期為終花期。 4、結果期:結果期分為始期和終期。結果始期,即有5%的植株落花後,坐住果的日期。結果終期,即是終花期的花坐住果的日期。   5、成熟期:漿果成熟期,可分為始熟期和終熟期。始熟期,即有5%的植株第一個果成熟的日期。終熟期即最後充分成熟漿果的日期。燈籠果是由下向上陸續開花結果成熟的。第一個花果實膨大生長,第2~4朵花相繼現蕾、開花和結果。 二、燈籠果對環境條件的要求:   1、溫度:燈籠果性喜溫,不耐霜凍。種子發芽以30℃左右發芽迅速;幼苗生長期20~25℃、夜間不低於17℃適宜生長;開花結果期白天以20~25℃、夜間不低於15℃為宜,否則易引起落花落果。氣溫10℃以下植株停止生長。0℃以下植株受凍。經調查看,幼苗耐低溫能力不成熟,所以露地生殖時期不能過早,而必須在晚霜過後方可栽植。   2、光照:燈籠果對光照要求比較敏感,需要充足的光照。在3000~4000米燭光範圍內,生長發育協調,果實品質優良。光照不足時,植株徒長而細弱,產量下降,漿果著色差,品味不佳。因此,在生產上必須注意種植密度的合理性和打尖、抹芽、整枝的必要性。   3、水分:燈籠果需水較多,尤其在漿果開始成熟前期,枝葉和果實同時生長,需水較多,當漿果大量

中國長春養耕共生系統

台灣農業

過去台灣以農技援外,透過農業爭取外交空間。但隨產業重心轉移,農業走向式微。為挽救農業,產官學紛紛提出新農業走向,於是精緻農業、農業自動化、休閒農業、生技農業等。 近年來宜蘭縣、台中縣、台南縣等都在積極發展休閒農業來活化農村。在兼顧生態保育與生產下,建立起農村的特色,並利用精緻農產與農村文化整合規劃農地資源,建立起農業體驗服務路線作為休閒農業發展主軸。這幾年休閒農業每年創造60億元以上產值,且結合地方資源,成功開拓觀光市場。 知識新農民 農民新知識 台灣地理是多元的,人文是多元的,農業也應是多元的,而研發是產業的動力,從技術扎根來強化農業競爭力。 荷蘭以育種建立花卉王國。以色列因農業科技躍升為農業大國;丹麥從育種到屠宰都是酪農王國範疇。以農致富要有高素質的人力投入,透過專注與創新才能升級。 歐洲農民都有大學的學歷,再經過實習徹底瞭解農業相關的專業知識,年輕人願意到國外的農場打工。荷蘭為瞭解日本的鬱金香市場,遠赴亞洲學日語。在歐洲,農夫是值得驕傲的工作,年輕人對農業的熱情,讓他們充滿活力與創意,也願意接受挑戰。 農業有願景 人才就會來 台灣農業的未來還是全球市場,因此,農業所需要的是整合,迎戰全球頂尖農業國。台灣農業必須有更良好的生產技術,更高效率的生產過程,通通運銷流程與提昇市場開發能力。農業要有希望,就要讓從業人員的素質必須更優秀且具備多元的能力,才足以撐起這個產業。 近年來,農業業者採用新的農業科技,導入工商管理模式,農業的混種與變身,同時吸納餐旅、觀光休閒、行銷、食品科學及生物技術等人才。不可忽視的是,多元發展的農業已經吸納了其他領域的人才加入,為了打造更具競爭力的農業,農業必須把舞台再放大讓更多人才可以看到未來。 人才不是問題。以農業自動化為例,具有機電整合能力、自動化流程控制能力者,也可以投身工廠生產線;而能夠從事微氣候環控的研究人員,也可在環境工程界發揮能力。同樣的,發展農業生技需要研發人才,但生技人才除了農業界外,還可以投入環境、醫學或食品等生技領域。人如魚,魚有水才能成長,魚入海才能大,農業要有大舞台,人才就能夠生存。

Aquaponics Farm at Abu Dhabi

Growing veg with help from 50,000 fish 從5萬條魚開始養耕共生 Caline Malek,  Nov 6, 2011 ABU DHABI // It won't grow you a niçoise salad, but a new Dh6 million aquaponics centre in the capital can achieve the next best thing - the single system is fine-tuned to produce both fish and salad leaves. The Baniyas centre, the largest of its kind in the world, is ready for use and is due to start generating food as early as February. It combines traditional aquaculture - fish reared in tanks - with a system that uses fish waste as fertiliser for its hydroponic vegetable tanks, a process known as aquaponics. It will soon start producing fish and vegetables, hopefully reducing the amount of food the UAE imports. Currently, the country outsources about 85 per cent of its food, making it vulnerable to price and supply shocks. "The system replicates nature," said Dr James Rakocy, who has spent 30 years developing the technology at the University of the Virgin Islands, and has a